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外活动计划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外活动计划 篇1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从本期起以每周3—4个学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以“体验新课标、新课程”为重点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具有自觉接受教育和锻炼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每次参加活动都能既满足各自需要,乐意参加,又确实增长见识,有所得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期的体育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活动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活动应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五大原则。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分成低段组(1—3年级)、高段组(4—6年级)同时开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低段组课程设置如下:
1、体育游戏;2、跳绳;3、乒乓球;4、棋类(以军棋、跳棋为主)
5、羽毛球;6、口语交际;7、美术、手工实践(以绘画、折纸为主)
8、书法;9、信息技术;10数学乐园;11少儿音乐;
12快乐英语
注:《口语交际》与《数学乐园》交叉进行。
高段组课程设置如下:
1、乒乓球;2、羽毛球;3、田径;4、篮球队;5、跳绳;6、棋类(以中国象棋为主);7、文学习作与欣赏(创作理论与实践);8、美术、手工实践(以绘画、剪纸为主);9、书法;10信息技术;11趣味数学;12音乐与实践);13快乐英语
注:《文学习作与欣赏》和《趣味数学》交叉进行。
二、外活动具体安排:(见附表)
三、活动时间安排:(略)
四、后勤保障组:
负责教学、活动设备的调剂和添置,保障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
课外活动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
兴趣是大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大学生浓厚的情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缺乏语言环境,大学生遗忘现象比较比较严重,出现学时会、用时忘的现象。长此以来,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成绩偏差,慢慢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大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仅靠纯课堂内教学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我们应树立大课堂的教学观,重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为了丰富小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开设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小组。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大学生对英语及英语学习的兴趣。
2、授人以渔,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
4、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日后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三、活动内容:(每次确定一个主题)
1、进行课文朗读训练。
2、大学生自我介绍,及大学生唱英语歌。
3、根据话题,进行讨论,编对话及表演。
4、英语词汇大比拼训练。
5、学唱英文歌。
6、讨论英语学习方法,让大学生用英语去表达,做1-2分钟的口语表达。
7、根据话题,进行讨论,编对话表演。
8、自由对话(用英语交流)。
四、活动要求:
每位同学必须按时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团结协作。
五、活动措施:
1、充分利用录音磁带进行朗读训练,并积极开展朗读比赛。
2、开展有效的游戏比赛,大学生进行词汇大比拼。
3、利用校园小广播,让大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够流利地进行口语交际。
4、活动前教师要确定好主题,让大学生能够按主题进行活动。
课外活动计划 篇3为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开拓学生视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20xx修改稿》语文学科明确提出: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优美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让课外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孩子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通过读书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孩子们在读书中体会到书的无穷魅力。
课外活动计划 篇4一、指导思想
为用心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为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我校特拟定此阅读计划。
二、方法与措施:
1.强化阅读指导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超多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一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构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
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潜力、评价潜力、想象潜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选取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老师上好推荐课,透过讲解主要资料、朗诵精彩片段等向学生推荐读物,也能够同学之间互相推荐。
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能够透过配乐朗诵、主角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潜力。
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我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内的阅读资源,学生互相借阅。广交书友。
3、师生同读一本书,尽力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中构成“与书为伴 ……此处隐藏5011个字……活开始,沿着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人类活动轨迹。
同时,通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洞察力,发展生存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数学课外活动课,使学生尝试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态度、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3、通过课外活动课的开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和意志品质,真正谋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活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但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
2、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原则:数学课题学习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将跨跃时间界限,有短期活动,也有长期活动。
3、主题性原则:各阶段的课题活动必须围绕各单元教学实际开展,且富有层次性,主题鲜明,并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4、合作性原则:各项活动的开展将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四、活动步骤
1、科学分组,构建和谐有效的活动小集体。课题活动是小组合作、互助互补的研究活动,因此应建立相对稳定、优势互补的数学活动小组。
2、分章节确定各阶段的活动主题,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并给予恰当的活动培训,指导学生加强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合成成果。每一次活动结束,组织学生将相关的文字材料及活动作品整理成册。
4、成果交流共享、过程反思。定期进行活动成果评奖及展示,并组织学生反思活动得失。
5、成果归档。学期结束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整理,确保活动有过程、有效果、有痕迹。
五、活动安排
本学期的活动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一:帮助家庭记录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计算当周的总收入、总支出、总节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妥善保存账目,作为日后家庭理财的参考资料。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把正负数的学习应用到具体的时间生活中,从生活中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具体时间:9月14-18日)。
活动二:熟悉计算器的有关有理数的运算功能和操作方法,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和体验使用计算器的简便性。
(具体时间:10月12-16日)
活动三:用火柴拼三角形和用小正方形拼大正方形。活动目的:让学生尝试合作交流,协同完成任务,体验规律的快感。
具体时间:10月26-30日
活动四:月历中的数学秘密。活动目的:让学生更生动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增加数学的应用意识。
(具体时间:11月9日-13日)
活动五:寻找规律。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把所有涉及找规律的题汇编成集,扩大知识面,逐步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具体时间:11月23日-27日)
活动六:学多姿多彩的图形以后,让学生设计校徽。
(具体时间:12月7日-11日)
活动七:迎新年贺礼:数学小论文——《我更爱数学了》。目的是总结回顾本学期的学习经历、探索历程,从中寻找出学习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为后段学习作铺垫。另外,开展数学小制作等评比活动。
(具体时间:12月21日-25日)
活动八:优秀成果展。通过举办本学期所有的活动成果中的优秀成果展出,进一步诱导学生正确的、恰当的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确的概括调查结论,充分地表现数学内容。
课外活动计划 篇9一、指导思想:
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学生阳光体育工程,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体育组:高天斌、
三、组织形式和具体内容:
1、全校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安排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参加),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令性,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
(2)具体内容:开展健身跑活动,另可根据学期计划由体育组制订出体育节活动计划(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班级篮球赛、乒乓球、广播操比赛等),提前下达各年级组织参赛。
2、班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一般安排在全校性体育活动之余进行。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直接负责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全校性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
(2)具体内容: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跑步、实心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体育运动项目,由各班自定、自选。
3、个人体育活动:在完成全校性体育活动及班级体育活动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余体育活动。
4、校运动队训练:普及与提高要相结合。体育竞赛是展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窗口,相关教师要支持学生参加运动队训练,教练员要尽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训练的成效,完成学校下达的竞赛指标。
四、检查与考核:
1、必须高度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并认真组织做好有关检查、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应包括学生实到人数、集队、跑步队形、徒手操、纪律等方面),要把各班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情况作为专项内容列入班级五项评比竞赛之中,未经学校批准不得随意取消活动。
2、校值周班级协助做好相关的检查考核工作。
3、每学期末由学校组织体育组对班级跑步活动进行达标考核验收,同时把成绩纳入班级考核和学生个人体育课成绩评定。
五、其它要求和说明:
1、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参加;
3、各班应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科任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活动时间,轮到活动班级应提前到场地准备,不得无故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4、各班在完成全校性体育活动后,应根据本班实际科学合理的规划活动内容,分班认真组织开展(若有体育类竞赛活动安排时除外);
5、班主任为各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直接责任人,要做好督促和组织管理工作;
6、体育教师须按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表
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表
注:各班须按时组织参加,活动内容各班级根据场地安排自定,若遇天气不适合室外活动等特殊情况,活动暂停。